“东南亚论坛”开幕 聚焦东南亚与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创新
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广州11月15日讯(记者佟明彪)11月14日,“‘东南亚论坛’2020国际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创新论坛”在华南师范大学开幕,此次会议主题为“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下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:聚焦东南亚与粤港澳大湾区”。与会嘉宾从科学研究,国际合作,人才培养等角度分享了观点和实践经验。

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在大会致辞中表示,近年来,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在区域合作方面成绩斐然,在多个领域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,日益结成了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。华南师范大学一向重视与东南亚地区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。2017年,成立了教育部东南亚研究中心;与东南亚6国建立了7个海外研究基地,与5国5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。此次大会围绕“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下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”主题展开研讨,将对进一步密切彼此联系,促进东南亚区域的教育人文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。

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、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表示,合作交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,特别是国别与区域研究能更好地推动合作交流朝向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的发展。他指出,当前国别与区域研究需要做好完善政策指导体系,拓展资金渠道,加强学科体系,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。

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表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,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重要选择。“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自成立以来,一直致力于推动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的互动协作,在整合创新资源、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方面,我们在搭建合作平台、创新交流机制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。”王建华说。

柬埔寨洪森首相助理大臣兼工业、科技与创新部国务秘书Chhem Kieth Rethy(陈勒提)表示,在与粤港澳大湾地区合作过程中,柬埔寨有机会增进信息、资源、人力资本和潜在商业机会的流动;增加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;创造更高的增长率;节省成本和创造更多的灵活性。他认为,柬埔寨政府需要通过技术转让和协商鼓励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。

泰国青年商会会长李桂雄称,近年来,中国通过加快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,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,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凯表示,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来看,推动香港高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构建与内地高校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,在助力国家建设的同时也为香港高校自身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、研究员周满生谈到,促进产学研合作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互通的重要方面,尤其是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生产率提高,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。

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表示,有效推进粵港澳一体化及国际化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发展新局面。

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称,推进服务东南亚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更为深入务实合作,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,尤其是人才培养十分重要。他建议要重点培养助力双方共同发展的高层次人才,着力培养双方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,广泛培养熟知双方国家语言、文化等国情的人才,推动建立慕课合作平台,实现教育资源“云”共享。

据悉,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支持,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。来自柬埔寨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缅甸、文莱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以及港澳地区的国内外高校、智库、科研院所和企业等70余家单位的200多位东南亚研究的专家学者、业界人士和博硕士研究生出席了会议。

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